www.chinawtc.cn
业内动态
打造民族品牌是遏制消费外流的根本
        要倾力打造民族品牌,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质变,增强国产品牌的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国人不再“舍近求远”

  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次,中国的境外购物也在迅速地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形成这样一个境外消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差价。

  事实上,不管是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总额为1万亿元人民币,还是中国消费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抑或是国内消费者在日本疯抢“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均不是令人惊讶的事情。特别是有关部门年年都在喊“控制消费外流”,但国人境外消费额却是越控越高。

  此前,商务部表示,要采取降低进口关税的手段,遏制消费外流现象”。必须承认,降低进口关税,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消除国内外消费的价格差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对之策。然而,仅凭降低进口关税这一种措施,显然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大气候。因此,若要境外巨额消费“回流”,尚须多方出手,合力开渠“引流”。

  首先,在调整关税的同时,应有配套措施跟进。比如,细化关税与部分商品的减免税政策。目前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进口商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因此,降低进口商品税率,可以将大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实现。更何况,关税和特别消费税税率下降或免税,不仅有利于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还可以扩大国内消费,带动高端产业的整体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进口商品国内和境外同价。

  同时,应正确引导消费,培植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中国人的消费不单是取决于年龄和收入,而是取决于“消费心理”。中国人消费的根基在于“消费文化”,而不是产品本身。在中国,更多的商品是用于礼仪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场消费力就来自于社交心理,这恰恰也让很多人在境外购物和在境内购物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因此,要引导国内的消费者,摒弃“消费就是浪费”的狭隘消费观,为国人名正言顺地消费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更重要的是,打造民族品牌是遏制消费外流的根本之策。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缺少自己的品牌,而缺少品牌的大国,却成为全球消费大国,这种反差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此外,国内品牌的奇缺,也是消费外流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倾力打造民族品牌,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质变,增强国产品牌的吸引力与公信力,让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再“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