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wtc.cn
业内动态
行业信息简报(第9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旅游业两会代表提建议;“赏花经济”激活春季旅游消费

△图片由中国旅游协会会员单位——横店影视城提供

编者按: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中国旅游协会行业信息简报全新推出,这是我们在2020年推出行业抗击疫情简报和复苏发展简报的基础上,于2021年进行了改版。将收集整理政府部门推出的政策法规,会员单位及广大旅游企业的创新经验、最新举措和高质量的新产品。希望简报能够给业界同仁提供启发和借鉴,也期待会员单位和旅游企业踊跃提供信息。

 

聚焦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和扩大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认为:从第一产业看,经过多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如果不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可以实现的,全国基本口粮可以实现自给。从第二产业看,经过多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优势日益凸显,前景可期。目前比较困难的是第三产业,难点、问题、堵点相对比较多,特别是酒店住宿、客运服务、旅游娱乐方面的问题要多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会大一些,各地方、各部门正在会同相关方面,大力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何立峰强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建议:一是延长减免社保费用政策,建议将旅行社行业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减免延缓政策执行至旅行社业务全面恢复的时间点;二是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纳税补贴;三是推出稳岗政策;四是建议商业银行对旅行社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实行优惠利率,增加旅游行业信用贷款,推出针对旅行社的抗疫贷、工资贷、租金贷等小额贷款产品,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和企业间债务问题;五是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实行动态管理、险种管理和税种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建议:以“产业园区对口支援”方式推动中西部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沿袭脱贫攻坚战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组织模式,建立以产业对口支援为目标的帮扶关系。二是东部地区各级政府可积极组织有关产业园区到中西部地区异地发展,整体复制东部产业园区成熟的营商环境、招商政策、管理经验,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形成成熟的“营商小气候”。三是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共同协商,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四是产业园区的管理、招商由东部地区负责,主要管理人员由东部地区派遣;中西部地区则配备相应管理干部配合,同时负责土地、交通、能源、劳动力,及园区的“七通一平”等工作。五是对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经营情况不理想的产业园区,可以考虑优先与东部地区产业园区结对帮扶发展。六是园区新增的地方税收由双方协商分成。七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对口支援的考核制度。八是园区发展成熟以后,可在双方协商的年限内交还中西部地区管理。

 

其他行业信息

1

文旅部等三部门:大力开展旅游餐饮节约标准推广活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展旅游餐饮节约标准推广活动。制修订旅游行业相关标准,在标准中增加餐饮节约有关内容,优化团餐设计,倡导光盘行动,在全行业宣传“适量点餐”“小份菜碟”等文明消费理念。《意见》明确,推动商贸、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完善本领域餐饮管理和服务行业标准。加快修订《餐饮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在标准中增加反对餐饮浪费相关技术要求。组织制定餐饮供应链管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绿色餐饮经营管理、旅游餐馆设施服务等级划分、网络配餐等一批国家标准,支撑打造集约高效的餐饮供应链,最大程度减少餐饮浪费。《意见》提出,不断完善餐饮节约标准实施监督体系。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鼓励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所实施的餐饮节约标准,接受社会监督。推动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电商平台依据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价,推介节约型餐饮服务组织。《意见》还提出,持续营造餐饮节约标准化社会氛围。鼓励各地市场监管、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标准解读、标准培训、现场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加大餐饮节约标准化宣传力度,推动当地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有效实施餐饮节约标准,在全社会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浓厚氛围。

 

2

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40亿人次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会议指出,要实施好《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拓展乡村功能价值,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500万人

 

3

国家统计局:2020年国内游客28.8亿人次 旅游收入22286亿元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在文化旅游方面,全年国内游客28.8亿人次,旅游收入22286亿元,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98514亿元。

 

4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

3月1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在京发布《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1)》。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含国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人次)降至72.78亿人次,同比下降40.8%;2020年全球旅游总收入下降至2.9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比例锐减至3.6%,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达95.45亿人次,同比增长31.1%,全球旅游总收入将恢复至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分别达到2019年的77.7%和75.6%,这其中各国国内旅游将贡献绝大部分旅游经济。

 

5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

3月1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根据保护规划要求,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适度开展旅游、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与传统文化相协调的经营活动。根据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保护对象包括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名镇、传统胡同等在内的11类。

 

6

上海支持新城提升优质文体旅服务水平

上海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及5个专项文件。其中,《“十四五”新城公共服务专项方案》明确,深入挖掘嘉定新城汽车文旅、青浦新城江南水乡、松江新城上海之根、奉贤新城东方美谷、南汇新城未来之城的独特文化基因和文体旅优势,集聚配置重点项目,导入优质资源,推广品牌活动,深化挖掘在线新文体旅等新模式、新业态。到2025年,在新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的文旅品牌和一批高水平专业赛事,有效提升优质文化体育旅游服务的专业化、便利化水平。

 

7

陕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明确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任务

3月2日,《陕西日报》刊发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全文共12篇、69章,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方向,其中部分章节涉及文化和旅游。《纲要》第二十七章明确,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新一轮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强革命老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延安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圣地延安”等红色文化品牌价值,推动照金、马栏等红色景区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与文化、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体系。

 

8

贵州“十四五”期间每年将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以上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月27日全文公布。“十四五”期间,贵州每年将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以上,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贵州将推进重点景区度假区提升工程、红色经典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工程和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旅游“1+5个100工程”,着力建设提升100个精品旅游景区,推进织金洞、西江千户苗寨、兴义万峰林、朱砂古镇等4A级景区创建5A级景区,推进天河潭、肇兴侗寨、凤冈锌硒茶海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山地户外运动省”“避暑胜地”等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世界名酒文化、国际天文科普、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带。持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东盟(贵阳)“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等活动。到2025年,打造100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10个以上。

 

9

广西推出10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

3月4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10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宣传推广活动在南宁市启动,本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主办。这10条线路包括回望昆仑关大捷的“南国抗战之旅”、追忆为边疆永固做出伟大牺牲的英烈们的“红色边关之旅”、重温习总书记广西考察线路的“八桂建设成就之旅”以及学习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时代楷模动人事迹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旅”等。据悉,这10条线路涉及广西14个地市,内容丰富,既为广西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等细分市场提供了产品保障,又为广大游客更好地体验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

 

10

杭州上线“透明保洁”智能监管系统 

杭州下城区卫生健康局日前上线“透明保洁智能监管系统”,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智能管理实现全程可追溯。该系统下的杯具洗消间能做到“透明”可知晓,摄像头获取操作视频,智能插座监控杯具消毒柜的工作状态,通过对二者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判定清洗消毒是否达标。若未达标,系统会将预警信息推送给酒店管理、卫生监督部门等多方。不仅酒店可以看到这些数据,旅客通过二维码扫描也能看到客房清洁报告。目前,该系统已在12家宾馆、2家连锁酒店试点安装;各酒店自选模块,已在线监管66间消毒间,120间客房卫生洁具保洁流程,追踪棉织品2500件。

 

 

11

大数据显示:“赏花经济”激活春季旅游消费

多家旅游平台大数据显示,“赏花经济”正成为激活今年春季旅游消费的一大亮点,不少男性消费者以及“上班族”也加入“为花买单”的行列中。携程报告显示,2月底关键词“赏花”在携程平台的搜索量较1月底时增长280%;近段时间,在携程预订赏花类景区的人数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携程平台显示,北京、广州、上海、重庆、成都、杭州、南京、苏州、西安、武汉的游客最喜爱踏青赏花游。同程旅行大数据也显示,近期同程旅行平台“赏花游”产品的预订量增长显著,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00%。相较于往年,周边游和本地游成为人们赏花的首要选择,人们出行方式则主要以自驾和乘坐高铁为主。而且赏花不再是女性消费者的“专利”,截至目前的游客中,男性消费者占比55%,女性消费者占比45%。携程、同程、飞猪等平台数据显示,赏花游也拉动了酒店消费。武汉、重庆、无锡等多座城市的酒店迎来“爆棚”的赏花游客。飞猪平台还在其用户中发现了“边工作、边赏花”的“新客群”——他们将开会地点“搬”到了赏花类景区,在工作的同时消费一套特色“下午茶”,这也成为和繁花相映的“新风景”。

 

 

12

国际酒店集团:2020年业绩大幅下降 中国市场表现不俗

日前,包括洲际、万豪、凯悦、希尔顿在内的全球知名酒店集团陆续交出了2020年的“成绩单”。从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这几家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俗,率先出现了回暖迹象。财报数据显示,洲际酒店集团2020年总收入为23.9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48%,运营亏损1.53亿美元,而2019年,该酒店集团运营利润为6.3亿美元。万豪国际集团2020年营收为105.71亿美元,同比下降50%,净亏损2.67亿美元,2019年,其净利润为12.73亿美元。凯悦酒店2020年全年的收入为20.66亿美元,同比减少58.84%,净亏损7.03亿美元,2019年,其同期净利润为7.66亿美元。希尔顿集团2020年全年总收入为43.07亿美元,同比减少54.43%,净亏损7.15亿美元,其2019年同期的净利润为8.86亿美元。面对净亏损均达数亿美元,各家酒店集团发布的财报分析均表示,2020年业绩的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各国对出行的限制使得酒店业务缩减,从而导致商旅客群锐减,全球部分酒店也被迫暂停运营。与此同时,这几家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已有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洲际大中华区的RevPAR(平均可售出房收入)恢复最快,虽然全年跌幅为40%,但同比跌幅仅为18.2%。万豪旗下位于大中华区的酒店入住率最高,为45.9%;在过去一年,从万豪系统酒店的RevPAR降幅来看,其大中华区酒店RevPAR同比降幅最低,为42.4%。凯悦酒店财报也显示,该集团旗下酒店的RevPAR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适度改善,在2020年第四季度继续改善,其中大中华区和美国的精选服务酒店经营指标最为强势。

 

13

锦江国际集团生活服务平台“锦江在线”上线 

锦江国际集团打造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锦江在线”近日上线。锦江国际集团运营的酒店数量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二,在“双循环”战略机遇期,该集团加大了深耕国内市场的力度,以数字化重置面向新未来。据介绍,“锦江在线”包括:锦江出行、美食、酒店、旅游、本地生活五个板块。锦江希望通过该平台拓展品牌增值服务,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大众消费需求。未来“锦江在线”将不断优化场景、产品、业务和管理,推动产业链各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协调,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努力提升用户体验。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

文章转自中国旅游协会